初心丨成曾樾:1983年胡耀邦激赞个体户
老编注: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到1989年,是凝聚改革开放共识的黄金时代。本号特辟“初心”栏目,邀约追忆改开年代初期的文图稿件,以此向那些阳光明媚的日子致敬,向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每一个里程碑事件致敬,向曾经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每一个弄潮人致敬。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
成曾樾,笔名老成,1954年8月生于北京,1982年2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做过机关干部、报社编辑、副刊部主任、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长篇小说、散文集、长篇纪实文学、文学评论集等。曾担任鲁迅文学奖小说奖评委。
原题
一 件 往 事
1982年2月,我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国家劳动总局培训司工作,不久,国家劳动总局与国家人事局、国务院科技干部局等单位合并为国家劳动人事部,我所在的培训司也与原来的就业司合并为培训就业局。当时这个局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大力兴办劳动服务公司,培训和安置待业青年,鼓励、扶持自负盈亏和自谋生路的集体经济和个体劳动户。
那时候,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个体和私人经济的发展规模远不能与现在相比,不少吃惯了大锅饭,端惯了铁饭碗的人对个体户还抱有这样或那样的偏见。有的甚至把个体工商户与资本主义划上了等号。因此,许多个体户觉得有一种无形的压抑感,似乎处处都比别人矮一头。当时就业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大批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回城青年得不到安置,部分新毕业的高中生找不到工作,这些都成为了发展经济、维护社会安定的瓶颈。
为促进个体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个体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表彰一批在自谋职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劳动光荣,自谋职业光荣的社会舆论和风气,广开就业渠道,切实解决好就业问题,我们局提出要召开一次全国发展集体和个体经济安置城镇青年就业先进表彰大会,部里很快就批准了这一申请报告。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作为共同主办单位。
经过一段紧锣密鼓的紧张筹备,1983年8月下旬,会议终于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经过长时期的“左”的错误干扰,又经历了“文革”的情况下,不要说干,就是提起来也害怕被扣上资本主义帽子的个体户代表们今天终于扬眉吐气、绽露笑容地聚汇在北京,真令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又感兴奋又感欣慰。
来北京参会的先进集体和个体户代表都是从全国各地经过推荐并精心选拔出来的,其中不乏技术能手、生产标兵、致富状元、先进典型、劳动模范,甚至是全国人大代表,约四百多人。北京的个体户代表中我记得的有捏面人的彭小平、修自行车的崇力(腿有残疾),其余的都不记得了。
但说句实话,尽管这是一次在我国历史上可称之为破天荒的表彰大会,又是国家主管部门亲自出面主持,报纸上也做了相关报道,但在当时社会上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因经费所限,开会的地点也只选在了北郊外一个条件极其一般的宾馆(实际上是一个招待所)内。
表彰大会按照预定计划平稳地进行着,请有关领导作报告(记得还请了当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的袁宝华同志),与会代表交流经验、表彰、颁奖,眼看着议程过去了一大半,一天晚上,我正在驻地的房间里整理会议文件,我们局的华荫昌、关裕泰两位副局长(这二位领导现已去世,当时局长是张亚群同志)派人突然把我叫去,态度庄重地对我说:“小成,今天,许多与会的个体户代表联名写信给大会,希望能借这次难得的机会,亲眼见一见党中央领导,表达他们心中的愿望。你加个班,把他们的愿望写成一封信,设法尽快交到总书记胡耀邦同志的手上。”
接过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急忙回到房间里干了起来,根据领导的交待和我这几天来了解到的情况,以全体与会代表的口吻迅速起草了一封致总书记的信,初稿写好后,交局领导修改,然后再工工整整一笔一画地将信件誊抄在一张公文纸上,尔后,小心翼翼地折好装入一个公函信封里,并在信封上写下“呈胡耀邦总书记”。
忙完这一切,夜已经很深了。我从写字台前站起身,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桩重大的历史使命。此刻我一点也不觉得疲惫,有的只是兴奋。但一想到明天该如何把这封信交到胡耀邦同志手上的时候,我的心马上又感到沉甸甸起来,翻来覆去一夜没有睡踏实。
第二天,不少同事为我出谋划策,有的叮嘱我给党中央送信要走中南海西门;有的告诉我送信一定要坐辆好车去,否则人家中南海的门卫不让进。于是,上级特意为我选了一辆在当时部机关里算是最高档的进口丰田皇冠轿车,直奔位于府右街的中南海西门而去。为防万一,我还带上了介绍信、工作证、大会文件等一大批能说明我身份和来意的证件、材料。坐在汽车里,我还没忘最后演习几遍刚刚拟好的台词,以背诵给担任门卫的警卫人员听。
工夫不大车子便到了中南海西门,我急忙下车走到警卫人员面前,一字不错地开始背“台词”。谁料,还没背完,警卫一挥手说:“把车开进去,停到门内右侧,收发室就在门内南面。”这么容易就成了,我大喜过望。
收发室是间很普通的平房,迎面是一个大柜台,柜台里靠墙摆放着一大排被做成一格一格的木柜子,接待我的是一位中年男同志,态度异常和蔼。我急切地说明来意,他说:“我知道了,你把信就放在这里吧。”我有点不放心,说:“放这儿可不行,我们的会眼看就要结束了,万一胡耀邦同志看不到那可就耽误了。”
见我一副着急的样子,他笑着对我说:“你放心好了,耀邦同志的秘书每天都准时来取信件、材料,从来没有误过。你这封信耀邦同志今天一定能够看到,我敢保证。”见他一副十分有把握的肯定样子,我便只好把信交给了他。
回到大会驻地,我向局领导汇报过送信的情况后心里依然有些忐忑,就这么一封普通信件,总书记能看到吗?看到了又能马上回复吗?隔了一天的时间,我正在房间里写一份材料,突然,局里一位同志走进来说:“你知道吗,耀邦同志的秘书来电话了,说耀邦同志看了你送去的信,让秘书马上通知咱们大会,明天请全体代表去中南海做客,耀邦同志要在怀仁堂接见全体代表。”“真的?!”我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顿时,整个代表驻地都沸腾了,代表们奔走相告,喜庆的气氛像过节一样热烈。
第二天(1983年8月30日),由主管副部长何光同志带队,十几辆大轿车,拉着党的总书记的客人,拉着许多是平生第一次来到北京的个体户的代表,鱼贯驶入了中南海的大门,缓缓停在怀仁堂前。
当时,我负责在怀仁堂的休息室做服务联络工作,接见开始前,陆续到达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部委负责人先被请到休息室休息,我们事先在休息室里摆放好代表们送给党中央的礼物,我清楚记得其中有彭小平的一组面人作品——八仙过海,放在一个玻璃罩里,作品制作得异常精致,小巧玲珑,色彩鲜艳,泥人不大,面目表情却栩栩如生,令观看的领导们赞不绝口。
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首先在怀仁堂与表彰大会的代表们进行了座谈,听取他们的事迹介绍和情况反映。对于这次座谈,广东的代表容志仁曾这样回忆道:“8月30日,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了我们这些小经济代表,大会挑选了40个人发言,我代表广东发言,排在第三个,每个人只限一分钟的发言。到我发言,我站起来说,我是来自广东的容志仁。胡耀邦说,哎,容志仁,你跟容志行(国脚名将)是两兄弟吗?我说,我们不是兄弟,但是经常见面,胜似兄弟,经常互相鼓励。他说,啊,那非常好。又问,你是做什么的?我就说我是搞学生餐的,他不断插问,我不断回答,结果我的发言用了16分钟,这样就有15个省市发不了言了。”
座谈会结束后,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怀仁堂后面的草坪上与全体代表亲切见面并合影留念。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参加接见的领导人有万里、乔石、王震、习仲勋、余秋里、田纪云、胡启立、倪志福、胡锦涛、郝建秀、胡厥文、胡子昂、康克清等以及中央和国家各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
之后,又请全体代表坐进怀仁堂,胡耀邦同志做了《怎样划分光彩与不光彩》的讲话,他说:“有人认为干个体是不光彩的,我说干个体是光彩的,你们走的是光彩的路,你们是光彩的人,你们的事业是光彩的事业。”他说:“我看了你们写来的信,很受感动,你们发扬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为国家和人民分忧解难,艰苦创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和贡献,我代表党、政府和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书记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感情诚挚,语调亲切,情绪也显得格外高昂。当听到耀邦同志充分肯定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时,许多代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耀邦同志在讲话中还说,这个表彰大会开得很好,我提议,明年我们还要再召开一次这样的大会,但规模要大,可以邀请三千人来北京,我们就是要大造声势,要让全社会都懂得自谋职业光荣、劳动致富光荣的道理,形成人人尊重劳动、尊重集体和个体劳动者的良好风气。胡耀邦同志还说,请同志们回去传个话,说中央的同志讲了,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广大劳动者不向国家伸手,为国家的富强,为人民生活方便,做出了贡献。党中央对他们表示敬意,表示慰问。
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便在《新闻联播》里转播了这次接见的盛况,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也在第一版刊出了《什么叫光彩,什么叫不光彩?》的文章,详细报道了总书记的接见和讲话。 其他各新闻媒体也都纷纷发表社论、文章,一时间,党中央重视、关怀集体和个体经济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大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胡耀邦为个体经济大声喝彩
表彰大会结束后,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都纷纷到车站和机场去迎接归来的大会代表,有的还敲锣打鼓,给代表披红戴花,气氛十分热烈。之后各地又纷纷召开表彰大会,对本地区的先进集体和个体户进行表彰,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鼓励集体、个体经济的措施和政策。由此,全国的集体和个体经济发展得到了一次巨大的推动,就业工作也开创出了一个新的局面。
本号获作者许可推送,图片选自网络
初心:改革开放40周年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